作者 戴维·伊格尔曼(大卫·伊格曼)David Eagleman,生于1971年,美国神经科学家,斯坦福大学副教授,NeoSensory(似乎是一家植入传感器设备公司)的CEO。本篇《死亡开关》选自作者2009年出版的图书《死亡的故事》(Sum: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)第二十五章,也曾在《Nature》上发表过(是的,Nature也会接收一些科普和科幻小说),严格来说——这篇与其说是科幻小说,倒不如说是一篇科幻随笔——可以看作是科幻小说的构思,大刘、韩松、吴岩等国内科幻大佬也出版过类似的科幻随笔。
总的来说看了一下,也就是他所写的《死亡的故事》中的一个随笔故事,篇幅几百字左右。里面讲了死亡开关,电脑每周会向你发出密码提示,确认你还活着,如果一段时间过去了,你却一直没有输入密码,那么电脑就会做出你已经死亡的推断,并自动将密码发送给第二号负责人。
人们利用死亡开关将瑞士银行的账号转交给自己的继承人,在争论中强辩到底,或是坦诚道出有生之年无法开口说出的秘密。
我感觉吧,根本不可能实现,信息的积累只会是越来越大,虽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,将来将会是巨大数据时代,但是数据的存储也是有限的,如果人们死后会进行数据的积累,那么数据只会越来越大,而且是叠加增长,先前拥有的死亡人的数据会增加,新来的也增加。现如今,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到75亿人次。根据联合国公布z、的数字,现在的每秒出生的人数平均有5人次,死亡的人数每秒为2人次。也就是说世界人口每秒就增加3人次,那么一分钟就是增加180人次,一小时也就是增加10800人次,以此类推的话,一年大概要增加将近1亿人次。接下来我们再算算死亡人数,每秒2人次,一分钟就是120人次,一小时就是7200人次,同样以此类推,每年死亡的人口大概在6400万人次。一个人只保留1Mb的数据,一年存储数据为64000000MB,64000GB,64T。
计算机报上看到荷兰银行的20个数据中心有大约7PB磁盘和超过20PB的磁带存储,而且每年50%~70%存储量的增长,计算一下27PB大约为 500个64TB的大小,也就是500个第一年开始进行死亡开关这场游戏的数据。
由于是叠加增长,第一年会产生一个64TB
第二年会是第一年产生的,加上新产生的总和,2+1=3
- 第三年3+2+1=6
- 第四年4+3+2+1=10
这里我用Java写了一个测试代码,看看500个64TB能够几年使用完
1 |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{ |
也就是用了32年会将荷兰银行的这些数据存储完,但之后的数据存储会持续叠加上升,为无线等差数列和
等差数列和的函数为n^2,之后看看第二个荷兰银行数据存储会多久存满,结果是第45年,也就是用了13年就会存满,之后会越来越少,等到有一天,n=500的时候,也就会是每天将会存储一个荷兰银行的20个数据中心。
综上所述,我觉得这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。
mobi文件
mobi是亚马逊的私有格式,目前市面上的 mobi 文件大部分是来自两种途径:epub、pdf 或者 txt 转换成的 mobi,从 Amazon 商店流出来的 mobi。